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,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。自2002年起相关政策陆续出台,并以试点推行,目前制度建设已进入落地完善阶段。


在多年服务国企的项目过程中,怡安总结了国企在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过程中的操作难点与建议,希望为准备探索或持续完善职业经理人改革的企业提供借鉴。


职业经理人源于美国,是公司制发展的产物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,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,基于委托-代理关系,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。

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,既吸收了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的优点,又彰显出特色,核心是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,贯彻党管干部原则,以职业经理人的“市场化选聘、契约化管理、差异化薪酬、制度化退出”工作为主线展开的体系设计。

相关制度建设难点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
难点一:职业经理人怎么选,如何体现市场化?

核心思考以下三个问题,解答国企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的关键要素:

01 哪些岗位可以选?

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印发的《“双百企业”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》明确主要涉及高管岗位。实践中存在“双轨制”做法,即对经营班子中的一个或几个岗位,采取市场化选聘,按照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进行管理,其余岗位仍按体制内的干部身份进行委任。

“双轨制”下经营班子在激励和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,容易造成内部不公,影响职业经理人作为,不利于发挥经营班子的整体功能,很难达到预期效果。

怡安建议,经营班子成员应“全员同步上阵”,避免身份差异产生矛盾,更好发挥职业经理人团队合力。以深圳市为例,相关政策明确市属国企“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”,2021年已实现市属一级企业经营班子选聘的全面市场化。

02 是否只有从外部市场选来的才算是市场化选聘?

市场化应与“计划”相对应,即以市场化需求和竞争手段实现,而不是以政府计划与行政管制手段实现目的。市场化选聘的核心在于以岗定人,公开招聘、竞争上岗,契约聘任。

因此,选聘的市场化不以人才是否从市场中来而判定,即使是企业内部人选,只要其放弃原有干部身份而重新按规范流程“竞聘”上岗,且双向签订聘任契约的均可视为经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。

实践发现,内外部渠道的岗位安排侧重明显,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岗位多偏产品、研发、财务等专业技术类岗位,而内部转化或推荐多聚焦综合管理和业务类的岗位,如CEO、运营副总等。

03 职业经理人选聘标准有哪些?

转换职业经理人,需要肩负更具挑战的目标任务,带领企业参与到更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去,与经营层过往要求不同,其任职标准以市场化为导向,更突出:

  • 前瞻的市场研判能力、变革领导能力、风险防范能力、数字化等能力;
  • 争创一流的开拓创新意识、冒险精神、国际化视野等素养;
  • 党管干部原则下,较高政治素质,忠实代表和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。

怡安认为,不同行业、企业、职位对职业经理人的能力素质都有个性化的要求。企业需结合行业特点、自身战略与企业文化等,在上述通用标准基础上针对具体职位构建职业经理人能力素质模型,由此选聘的职业经理人才能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,也更容易适应和融入企业。


难点二:职业经理人如何定薪,是否需要完全市场化?

01 怎么定:通过“业绩与薪酬双对标”定薪酬基准水平,通过岗职明晰化与价值评估制定差异化薪酬标准

职业经理人的薪酬以市场化为导向,基准水平主要按业绩和薪酬与外部同业进行对标确定的,通行的对标方法有“静态对标、动态对标和混合对标”三种模式,怡安建议企业结合战略规划、行业市场预判等综合考量选择。

岗位职责明晰是差异化薪酬的基础,而任期内岗位分工是否可调整是普遍关心的问题。

怡安认为,职业经理人不同于经营班子的管理,其一经聘任即匹配了整个任期内相应的权责利标准,无重大事项变更,建议岗位职责和分工一般不做大的调整,以确保职业经理人任期内价值输出的连续性,促使职业经理人对业务有长期的投入和规划。


02 定哪些:“基本年薪+绩效年薪+任期长期激励”,突出长期激励在市场化薪酬激励中的“金手铐”作用

•长期激励工具主要可分为股权型与现金型,考虑到不同行业的激励导向差异,可以选择不同的长期激励工具。

•职业经理人长期激励亦可基于公司或集团现有机制,进行承接设计。


03 职业经理人薪酬是否需要完全市场化?

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需和企业现有制度对接,因受限薪制度等影响,职业经理人薪酬很难完全实现市场化。

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参考业绩与薪酬双对标的结果,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定任期薪酬上限,未来通过业绩不断成长,逐步释放薪酬资源

04 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改革还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?

工资总额可能是职业经理人薪酬改革的卡脖子问题。职业经理人定薪以业绩为导向,企业本身建立了工资总额效益联动机制的,或可内部消化,但鉴于两个机制并非完全匹配,仍可能存在挤占其他人员的薪酬,加剧不平衡感的情况。

怡安建议,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,在工资总额的规范中留有余地。例如,安徽高速地产项目公司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时,即将试点项目公司薪酬总额进行单列,不纳入集团薪酬总额总盘子,为试点单位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落地打下良好基础。



难点三:职业经理人如何契约化考核?

01 考什么:除财务类指标外,还关注哪些内容?

职业经理人考核方式包括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,指标设计需匹配公司战略规划,体现长期价值。除通常考规模、效益、股东回报等财务指标外,还关注研发投入、创新、风险控制等高质量持续发展类指标。

确定考核目标值时,需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、经营预算和历史业绩,也要考虑行业发展状况,将绝对目标值与相对指标相结合,合理设定

当行业普遍经营困难或下行趋势下,相对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外部影响,相对客观地反映出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贡献。

02 如何考:如何真正体现个体贡献差异,区别优劣?

以上级单位考核责任传导和战略目标分解为基础,设职业经理人共性考核指标;以岗位职责和分工为核心,设每个职业经理人差异化的分管考核指标,突出分管考核在个人整体考核指标中的权重,突出个体价值贡献差异。

此外,可通过设加分项等方式,适度打开得分弹性空间,释放赛马机会,拉开优劣差距。

03 怎么用:明确标准,考核刚兑

通过考核结果的刚性兑现,真正实现“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、能增能减”。一是明确考核兑现标准,清晰任期内考核结果的要求; 二是严格落实,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。



难点四:职业经理人如何制度化退出?

职业经理人在退出时和企业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过程,在达到退出条件时,可视其个人情况,采取退职或退级解聘方式选择到其他岗位上工作,为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多条件,使人才尽其才、得其所。

具体的退出机制需全面考虑职业经理人可能出现的退出情形,明确退出规则等,实现职业经理人“市场化来、市场化去”


最后,职业经理人管理既要关注“点”上的问题,更要思考“面”上筹划,不能将经理人的选拔、薪酬、考核等工作割裂来看,而是要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建立“选、用、考、退”联动闭环制度,为职业经理人留得住提供良好制度环境。


结语

国有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,不是短期的应急,而是完善市场化机制的长期制度安排,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,系统规划,分步实施,以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为目标,切实发挥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,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下心无旁骛干事创业,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职业理想。